天才一秒记住【未来小说】地址:weilaixs.com
下隽县设有东南西北四个门,东城区建有关帝庙等各种廊庙、神庙,以及县衙、邮局等官方建筑,也有隽水私塾、学堂、城关书屋等;李家老宅位于西城区,这里商贾云集,各种各样店铺集中于此,比如新丰斋、全盛堂、王家酒楼等,热闹非凡。这不难看出,中国自古以来的建筑风格,东贵西富的现象。与之相反的南门和北门附近基本是田地和菜地,住着一些种地的老百姓,挨着西区设有菜市场,为下隽县提供了日常所需,这里还住着大多白天前往西城区上工或挑担走街串巷做小生意的人家。
因为昨晚下了一夜的雪,李明辉从老宅出来,准备在西城通往东城区的主路上过个早,前往邮局办事。主路上的雪已经被清理,路面湿哒哒的,有些湿滑。
但不影响冬日的街头上,到处都是讨生活且勤劳的老百姓,他们早早的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湖北人有过早文化,许多美食就是在这样的挑着担和小摊位上诞生,走在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还没走近,老远就能闻到,到处都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味,与清冷的空气交织在一起。
很快就来到这一带的过早圣地,有油炸食物的香味,也有蒸汽腾腾散发着清香的转转糕(这是一种用粘米粉和糯米粉混合的米粉制成的小吃,勺上一勺米粉塞满圆柱形竹筒制成的模具中,盖上茶盖,放在特质的蒸具上,蒸汽转动,快速蒸熟,将竹筒在固定的锭子由下往上这么一顶,小小一块圆形的转转糕就出来了,用筷子一夹裹上特制的“仙米粉”,放入围在小摊桌前坐着的食客身前小碟子中),更有湖北特有的浓郁芝麻酱香味的热干面,上一世的过早记忆瞬间被唤醒,走到了相识的摊位前,老板立马招呼着询问吃什么?
“老板,来一碗二两热干面,要辣椒,加一碗蛋酒”自然而然的说出口。
“好咧,二两热干面,要辣椒,一碗蛋酒”老板吆喝重复一遍,手中活计却不停的一手抓面一手从热水锅中拿碗,动作连贯,行云流水之间,完成了一碗面一半工序。
李明辉又来顺步来到隔壁推车旁要了两个面窝,刚刚出锅,吃热干面时,最喜欢的的“黄金搭档”,接过立马就咬上一口,焦脆适度、香酥并重。在面摊上找了个位置一边吃着手里的面窝,一边等着自己的热干面。要说热干面特别简单,又简单的特别,特别在于它做法和佐料,听说最早是汉口那边一家粉面馆,舍不得丢掉煮熟干巴了的面条,又不小心把麻油打翻了撒在了面上,索性搅拌均匀摊凉,第二天过沸水烫一烫,加入干拌菜用到的调料,却意外得到一致好评,就这样在湖北推广了起来,我想这也是勤劳节俭的中国人在美食上即是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一种特有的技能。热干面最早的调料品就只有酱油盐巴以及浓郁的芝麻酱和萝卜丁葱花,不像后世老家每家早点铺又加入了各家独特的小菜,比如各家秘制加工过的藕丁、酸萝卜、酸豆角、海带丝、凉拌刀豆、腌辣椒、豆皮等等,丰富了口感,但万年不离其中的,当属必不可少的浓郁芝麻酱。很多外地人嫌它太干巴,吃不习惯,有那么个说法,热干面走不出湖北省,但是对于本地人来说,这便是“乡愁”的味道。
吃油腻了喝上一碗蛋酒,热乎乎的起身,全身好像有使不完得劲,朝着要去的方向走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书包中文网】《大将》《福晋来自末世[清穿]》【海趣阁】《明知故婚》《白衣披甲》《普通人,但传说级马甲》《肝到厨神才算开始》《圣拳!》《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笔下生辉》转载请注明来源:未来小说weilaixs.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